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,开国将帅们的事迹总是让人热血沸腾。提起这些名字群益证券,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风采。不过,今天要讲的这位将军却有点特别——他叫陈奇,是1614位开国将帅里唯一一位最高职务只到师长的少将。没当过军长,更别提更高的职位了,直到去世都停留在师长这个级别。这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,显得有点“低调过头”。
图片群益证券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从佃农到红军:苦日子里的热血选择陈奇,1910年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县潘新镇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佃农家里。那时候,他家连一寸地都没有,靠给地主种田混口饭吃。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,每天起早贪黑,收入却连填饱肚子都不够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家五口挤在破土坯房里,墙缝大得能钻老鼠,冬天冷得直哆嗦,夏天热得像蒸笼。桌上常年只有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粥,野菜是唯一的“配菜”。陈奇小时候,家里日子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,更惨的是,他还没满十岁,父亲就去世了。母亲一个人拉扯他和两个哥哥,靠给人缝补衣服、捡点剩菜勉强过活。
十岁那年,陈奇开始给地主放牛。早上天还没亮,他就得爬起来,赤着脚赶着几头瘦牛去田里。太阳毒的时候,他在田埂上挥汗割草,手上磨出一层层老茧。到了收庄稼的季节,小小的他得帮着大人干活,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麦捆,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那时候的他,压根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端起枪,干出一番大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转机来得突然。1930年冬天,红军打到了罗山县。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,红军战士穿着灰军装,戴着红星帽,扛着枪走街串巷。那天早上,潘新镇的村口挤满了人,红军指挥员站在石头上喊话,说要打倒地主老财,给穷人分田地。
陈奇站在人群里,听得心里直冒火花。二十岁的他,瘦得像根竹竿,可眼里全是光。他没犹豫,挤上前报了名,当场就加入了红军。走之前,他跟母亲和哥哥简单告了别,背上个破布包,头也不回地跟着队伍走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可这选择却给家里带来了灾难。地主听说陈奇跑去当红军,气得跳脚,直接派人上门报复。两个哥哥一个被枪打死,一个被活活埋了,血淋淋的场面连村里人都看不下去。
母亲被赶出家门,孤零零流浪在乡间,靠要饭活命,最后冻死在路边。陈奇后来听说这事,眼睛都红了,但他没时间沉浸在悲伤里。他把这份恨攥在心里,上了战场就跟敌人拼命,发誓要为家人讨个说法。
红军岁月:枪林弹雨里的硬汉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加入红军后,陈奇从最底层的战士干起。那时候的红军,条件苦得没法说,枪不够用,子弹得省着打,吃的是杂粮野菜,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。可陈奇不怕苦,他个子不高,力气却不小,打起仗来特别猛。
没多久,他就当上了班长,后来又升到排长、新兵营长、营教导员。1934年2月,他正式升为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七师八十团的营长,带兵打仗开始有了自己的“地盘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在鄂豫皖苏区的保卫战里,陈奇没少冲锋陷阵。敌人的炮火轰得地动山摇,他带着小队猫着腰往前爬,身上被弹片划了好几道口子,血淌了一地,可他还是咬着牙指挥。川陕苏区的战斗更惨,他好几次挂了彩,伤口还没好利索就又上了前线。战友们都说他命硬,像头倔牛,怎么都打不垮。
最苦的还是长征。1934年10月,陈奇跟着红四方面军出发,走上了那条二万五千里的生死路。雪山上,冷得手脚发麻,他裹着单薄的棉衣,踩着没过膝盖的雪往前挪。草地里,饿得前胸贴后背,他嚼着草根,喝着泥水,硬是撑了下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渡大渡河的时候,河水急得像疯了一样,他和战友手拉手趟过去,水冷得刺骨,后头还有敌人在开枪扫射。长征路上,他不知道挨了多少枪子儿,腿上、胳膊上全是伤,可每次都挺过来了。
1936年,西路军西征打得不好,部队在甘肃古浪被打散了。陈奇腿和胳膊都被弹片炸伤,血流得止不住,他还想掩护战友撤退,结果没跑掉,被敌人抓了。他死咬着牙没说出自己是营长,跟一千多战友一起被押往西安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半路上,他瞅准机会,趁着夜黑风高,跟几个战友挣开绳子,干掉看守,跑进了荒山野岭。后来,他辗转找到了刘伯承的援西军,总算回了队。这段经历,简直跟传奇似的,可对他来说,就是硬扛过来的平常事。
山东战场上的铁血指挥抗日战争一打响,陈奇就被派到了山东敌后根据地。1937年7月,他先被送到延安抗大读书,学了点正规的军事知识。1938年4月,他当上区队长,8月又跟着干部大队去了山东,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一团的副团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之后几年,他的职务换来换去,1939年3月当了一营营长,1940年4月又回了一团副团长,5月升成三团团长。1941年7月,他当了蒙南支队支队长,后来又调到鲁中军区第二团当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。职务虽然变来变去,可他打仗的劲头一点没少。
1945年夏天,山东八路军开始大反攻,陈奇被任命为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。那时候,他带兵收复淄博,干得特别漂亮。淄博周围,日军修了好多碉堡,火力强得吓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陈奇亲自去摸地形,带着部队趁夜摸过去,一口气突破了敌人的防线,把淄博拿了下来。仗打完,他还当了一阵淄博张卫戍司令员,负责守城。那一仗打得痛快,也让他在山东军区里有了点名气。
抗战胜利后,陈奇的职务还是没停下来。1946年,他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了一军分区司令员的岗位,住进了医院。1948年2月,他身体好点后,调去当了胶东新五师师长。1949年3月,部队改编成第三十二军九十五师,他继续干师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段时间,他指挥了不少硬仗。比如在胶东打敌据点,他亲自带突击队往前冲,肩膀中了弹,血染了一片,可他还是坚持指挥,把据点拿下了。战友们都服他,说他打仗不要命,可这股不要命的劲儿,也把他的身体彻底拖垮了。
师长止步的遗憾解放战争时期,陈奇的最高职务就是第三十二军九十五师师长。1950年初,他带着部队从青岛出发,准备去福建参加解放台湾的战斗。路上经过南京时,旧伤突然发作,他咳得满嘴是血,脸色白得像纸,人直接倒下了。部队赶紧把他送进医院抢救,医生检查后说,他身上那九次重伤留下的后遗症太严重,早就该好好歇着了。这次发病,直接让他没法再上战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来,上级是打算让他到福建后升军长的。毕竟他资历老,仗打得硬,功劳也不小。可惜,身体不争气,这计划只能泡汤。1950年,陈奇被迫离职休养,住进了南京的医院。从那以后,他就再也没能回前线。
1955年授衔时,他已经没什么职务了,最高也就是个师长。不过,考虑到他为革命流的血和汗,上级还是给了他少将军衔。这么一来,他成了开国将帅里唯一一个“师长将军”,听着挺特别,可背后全是遗憾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为啥陈奇止步于师长?主要还是健康拖了后腿。他打仗太猛,年轻时就不顾命地冲,九次重伤,评了个二等伤残军人。身上到处是伤疤,腿脚不利索,肺也不好,稍微一劳累就喘不上气。医生说他能活到46岁已经是奇迹了。可他自己从不喊苦,在医院里还老跟人聊前线的事,翻报纸看部队的消息,硬生生把精神头撑到了最后。
休养的日子,陈奇过得挺简单。南京军区给他安排了宿舍,他每天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走,锻炼身体。医护人员说他脾气好,从不发火,老是笑眯眯地鼓励别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他爱跟战友回忆过去,说长征怎么爬雪山,西征怎么跑荒野,抗战怎么打鬼子,手抖着比划,眼睛却亮得像灯。报纸是他最大的爱好,一有部队的消息,他就看得特别认真,还喜欢指点年轻士兵怎么分析战局。
可惜,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1956年初,他咳血越来越厉害,人瘦得皮包骨,连走路都费劲了。4月29日,陈奇在南京去世,46岁,走得太早。追悼会上,战友们站得笔直,低头送他最后一程。他的墓在南京,碑上就刻了名字和军衔,没啥花哨的修饰,跟他的人一样朴实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陈奇这辈子,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,没指挥过千军万马,也没留下啥传世名言。可他用命拼出来的每一步,都是革命胜利的一块砖。他从穷小子到少将,靠的是实打实的硬仗,流的血比谁都多,受的苦比谁都重。他没当上军长,不是能力不行,而是命不好,身体扛不住。他的故事接地气,像咱们身边的老大哥,没那么多光环,却让人觉得亲切又可敬。
在1614位开国将帅里,陈奇可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个。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英雄,撑起了新中国的脊梁。他用46年的短暂时光,告诉咱们一个道理:革命不是光靠喊口号,是得拿命去换的。陈奇走了,但他留下的东西群益证券,比什么都实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高忆管理配资网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